高三数学轮复习课教学模式探究
摘要:
高三轮复习中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我们反复讲过的问题学生还是不会?轮复习课的目的是什么?轮复习课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笔者经过这些年对高三复习课的教学和反思,对高三轮复习有了一些认识。
关键词:一轮复习课目的教学模式“六环节递进教学法”
一、轮复习课的目的
1.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使数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2.基本技能------形成一些常见的数学问题的基本解法;
3.基本思想方法------掌握一些常用的数学方法:配方法,换元法,消元法,待定系数法、降次、数学归纳法、坐标法、参数法等;数学逻辑方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归纳法、演绎法等。数学思维方法:观察与分析、概括与抽象、分析与综合、特殊与一般、类比、归纳与演绎等。一些常用的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法思想,方程与函数思想,建模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和化归与转化思想等。
4.形成数学能力------形成并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轮复习课的教学模式
轮复习课并不是简单线性的复习旧知识,它要求学生既要“温故”,更要“知新”,既要巩固基础知识,更要对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而复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并通过查漏补缺,温故知新,完善认知结构,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同时让学生在知识整理与复习中体验梳理成功的喜悦,较终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新课标下的数学复习课模式应该体现在以下四个层次:
1.学生对已学知识点和解题方法的简单再现和回顾;
2.在学习活动中融入学生积极的思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应用能力;
3.使学生在解决相应问题中对容易出错和容易忽略的问题加深印象,尽量在今后的学习中减少和避免类似的错误;
4.通过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形成知识迁移能力,使所学知识真正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