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都流行出国留学,但是担心自己不够价,那么你知道出国留学的人群都有哪些人吗?下面是我分享的出国读书的都是谁,一起来看看吧。
出国读书的都是谁我曾在美国、英国都留学过,虽然不敢说经验丰富,但也算小有一些自己的见解,那么先说说我遇到的留学生们大致有以下这几大类:
1. 家里条件特别好的二代们
100个二代里面,有5个开了挂的二代,他们发奋努力,比一般人还要刻苦的学习,由于家里条件好、起点高,从小就在国外读中学,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又有强大的自制力,也见识过各种人情世故,懂得如何周旋于觥筹交错的社交场面中。本科进入世界名校,暑期都在全世界各地实习或者旅行,基本毕业后都先去知名企业锻炼个一两年,随后就接管了家族企业,或者自行创业,没几年就能在各自的领域里小有名气,也就是前面说的走上人生巅峰的那一小部分人。
剩下的95个,就是上学、毕业、回国,生活里还有很多比读书还重要的事情,有些甚至连学都上不完,买个十几万的假文凭回去糊弄父母。唉,我要是他们爸妈,真是敲死他们的心都有了。这些人大部分不需要出去找工作,所以出国留学什么的,真的只是为了让父母开心吧。
2. 中产阶层
大部分留学生中还是这个阶层的孩子比较多,尤其是英国的研究生里,大部分的人本科毕业就直接出国读书,去英国不算太贵,时间又短,可以短时间镀个金,很多人都不清楚自己为什么出国,大部分原因基于,“我爸妈让我出去读书”,“我好朋友们都出国读书了”......
就拿我们班来说吧,我们班48个同学,加我17个中国人,只有我和另外一个男生有工作经验,其他中国人全都是应届毕业生。父母想让他们出来镀金,回去好安排一个国企或者大公司上班,又或者只是希望他们有一段丰富的人生体验等等。
有个别的同学会比较有自己天真的想法,听着他们说自己多么厉害,以后回国才8、9k的工资多么看不上,我也就是笑笑。眼高手低,又没有二代们的家庭实力,就是说的这一群人。当然也不乏有那些资质聪慧、勤劳刻苦的人存在,基本后来回国之后都进外企了。
3. 读理工科拿奖学金的学霸们
在美国的时候,认识这样的研究生不少,大部分都是有一个985、211的本科背景,想要一心留在美国。有些人的生活过得很是辛苦,生活费一大部分源自于教授发的那点可怜的工资,去超市买点水果,还要左右斟酌。英国也有一些,但是美国更多。
虽然读书的时候生活过的紧紧巴巴,但兴许毕业后可以找到一份工作留下了,从此改变命运,过上比在国内好,但是在国外也永远不可能出头的日子。有些人就是为了移民,过着移一代艰辛的日子,为了拿绿卡,生孩子。
但,要来毒鸡汤了哦,也有些人就是家里条件又好,学习又好,还拿着奖学金,当然这样开挂的人生毕竟还是少数啊,但是真的是有的!你就是没办法,人生从来都不是公平的。
顺便,最后,我刚想起来,最近听同学们聊天才知道有这么一群人,女生居多,出国就是为了找个富二代男友,嫁之......这样的三观咱不敢苟同,但也不做评价,毕竟这也是一种人生道路,人各有志嘛!
当然留学生里肯定还有很多各种各样的人,我在这儿只是说一些比较大的分类,也许你可以对号入座。
出国留学的意义好了说了这么多,回归正题,说说留学的意义。
之所以讲了前面的一大堆,主要是因为对于不同的人来说,留学的意义从一开始,就是不一样的。我不了解在知乎提出这个问题的同学的背景,但是如果是即将出国,或者想出国的你,不妨在随大流出国之前,在花掉你的或者你父母血汗钱的之前,先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出国?”以及“我出去了还准备回来吗?”。这两个问题一旦明确,做什么选择都是对的。
就拿出国后是否准备回来这个问题来说,这个答案一旦不同,你今后的所有的打算,甚至可以选择的学科可能也都不一样了。比如说我读的这个商科吧,想要在国外留下来,非常难,如果学个CS,那至少在美国就容易多了。而我去澳洲的朋友,选了幼教专业,这也是因为她出国的目的就是为了移民。
这个问题想清楚了,再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出国,接下来的这一年或者几年我准备如何度过。
看那些高赞答案发风景照片描述生活如同故事的,我想说,哦,是吗,我的生活怎么大部分还是上课和写论文呢?其实说句实话在国外的课余生活远没有在国内丰富多彩,尤其是如果不幸去了小城市,那么课余生活就更平淡无奇了。
无非就是做做饭、健健身、看看书、看看电影、打打游戏什么的,我以前在国内的时候很喜欢出去玩儿,可来了这边我感觉自己越来越宅。不要跟我说,多少人的生活在Instagram里看起来多么精彩,那些只是照片而已。我身边大部分人都跟我差不多,一波接一波的deadline,一波接一波的考试和论文。
出去旅行吧,主要都集中在假期,那么几个地方,大家都去,没觉得有什么了不起的,就不说了。
生活,无论在哪里,其实都是很平淡的,大部分的日子里,都是日常的重复,踏踏实实过好每一天,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很重要的。
所以我只是想说,对于大部分像我这样普通的留学生来说,出国读书可能看起来万般精彩,但既然是留学,就请先把书读好。我见了很多人,在英国呆了5、6年,英语差的不一般。那当然也有很多没有生活所迫的同学们,家庭条件优越,家长也不在乎那几百万,目的就是为了让你“看看更大的世界”,那也是很好的啊。所以每个人的目的不一样,每个人的意义也就不一样。
想起当时我在美国的时候,学会了做饭,那时候别人问我留学的意义,我会说哎呀我变得可独立了,以前在家连洗衣机都不会用呢,一脸自豪。
后来我大学毕业工作两年又来英国读书,我的目的就是学Marketing,不为了看什么世界,因为该看的也看的差不多了,经常出国旅行也就够开眼界了。所以我挑了全英排名第一的marketing学校,虽然学校所在的地方是个小村子,我并不喜欢这种乡村生活,但是为了学习,这一年,忍了,我收获了很多,也很早就为后来的职业发展做好了规划。
既然要留学,那么就好好学习,为今后做好打算,不要在自己最美好的年华里,浪费了这些时光。
成长才是最终目的当然在留学生活中,还有很多除了学习以外的事情要去面对,比如交友,比如孤独,比如失恋,比如看医生,比如一个人旅行,比如家里突然闯进的盗贼,比如洗衣机的突发大水,比如在生活里那一切需要我们独自面对的磨砺。
可能很多事情,放在国内,放在有父母和好友的家乡,这并不是一件什么大事,但是放在异国他乡,难免很多人,会手足无措,会流下眼泪,问自己,为什么现在我会一个人在这里,为什么傍晚时分,窗外那万家灯火的点点星光从不属于我。
现在我一个人在上海生活,可能比起很多同龄人我要活的潇洒和从容一些。可能就是那些留学的日子里,独自面对过的苦难带给了我更多的思考与成长吧。但这些苦难与成长,难道在国内就不会有吗?其实你在国外遇见的这些问题,在哪里都会遇到,只不过一切都取决于你是否从这些过程中成长了起来。
现在,无论我面对什么样的事情,都可以先保持冷静,然后用逻辑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从容地面对一切。
其实我觉得,如果一个人用心去生活,至于是不是出国留学,也并不显得多么与众不同了,因为这样的人在哪里,都可以过得很精彩,很有意义。
国之娇子,他人之垃圾!
各位小伙伴先别喷,这是实话,客观不夹带个人情感。
实不相瞒,国内父母都愿意将自己的孩子送出去留学,获得更好的知识,增加个人竞争力,这一群人,背上了海外留学的经历,成为了人们眼中的国之娇子,但出国后却成为了他人之垃圾,活该被欺负的对象。
今天上午翻新闻,突然看到了关于半岛电视台的纪录片的一些文章,不可思议与触目惊心,文章题目为《那群在澳洲被强奸的中国留学生们》。
纪录片名称《Australia:Rape on Campus》,内容让人愤懑,无奈中让人产生了“卑微中国人”的概念,这是国人的悲哀。
在澳大利亚39所大学,调查对象是3W余名女大学生,而敢于说明自己被强奸的女生达到1.6%,而让人愤怒的是,在校园里面被强奸的学生绝大多数是中国女生。
与西方留学生相比,亚洲尤其是中国女生更加内向,收到了侵犯甚至不敢声张,而纪录片中采访到的刘同学的陈述,更是让作为读者的我内心一沉,强奸犯们都想成为当地年轻人当中的领头羊,而强奸中国女生似乎成为了一种出风头的行为,这种恶俗居然成为了一种风气,而这是在大名鼎鼎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与中国大学截然相反,迎接新生的不是帮助提行李而是强行灌酒与欺凌,还有强奸。
而在澳大利亚,强奸几乎不用坐牢,因为刘同学报警后,女警官和颜悦色的告诉她,这并不是她的错,下次注意就好。
而如果事情闹大,只能够被遣返回国。只能接受屈服,忍受被强奸的命运。
中国留学生可能是一个互相帮助的群体,是一个宣传中国文化的群体,是一个希望为国做贡献的群体。中国留学生的地位其实是非常尴尬的,这是我的认为,他们在外国肯定是不太适应的,并且是非常受到制约的。
在国外留学的中国留学生的比例还是非常少的,如果恰巧可以在同一个国家遇到了中国人,他们一定会互相把对方介绍给自己对方的朋友圈,这样一点点扩大交际范围,他们之后就会互相帮助,一遇到有麻烦的事情的时候就会一起解决,毕竟在国外遇见同一个国家的人是非常幸运的事。在国外留学的人,要完成自己的学业是需要三到四年的时间,在这个时间之内都会让他们交到外国的朋友,他们会对这些朋友介绍中国的文化,介绍中国的很多事情,让他们感受中国的文化。去国外留学不外乎是想受到更高的教育,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在完成自己的学业之后回到祖国,为祖国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出国留学生之所以越来越呈现出低龄化的特点,这是因为我国的教育正在真正的走向从娃娃抓起的发展趋势。
全球化智库与西南财经大学、社会科学院今天联合发布《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7)》,报告显示,2016年作为出国留学生最多的中国,出国留学生数量连续保持全球第一。出国留学学生偏向低龄化,中学留学生增长速度超过学位学生和交换学生的增长速度。超四成美国国际中学生来自中国,而中国留学生在加拿大、澳大利亚国际中学生的数量占比已过半。
一方面,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与其大学毕业之后才把孩子送到国外,还不如从小学时代就送到国外。实际上很多的学生真正等到大学毕业之后才去国外生活,仅仅相当于是镀金,真正学不到什么知识,同时也难以融入西方的社会,因为毕竟年纪已经大了,而且留学的时间只有短短的3、5年,根本就无法真正了解到当地的国家,也无法与外国的氛围融合。因此很多的家长觉得把小孩子送过去的话,更容易取得更大的作用。
另一方面,小孩子确实天生容易和小孩子打交道,尽管小孩子出国留学也是首当其冲要过语言关,但是小孩子不管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他们天生就活泼好动,比大人更爱交流,在一个有交流的氛围之中,小孩子确实更容易成长壮大,更容易融入当地社会,更容易达到父母的期望和需求。
总之,中国的留学生越来越呈现低龄化的特点,是因为中国的爸爸妈妈普遍更具有教育意识也更重视教育意识的体现,同时小孩子越早留学,确实越容易融入当地文化氛围、达到父母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