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省的东部,有一条河流。她在全国范围内拥有极高的知名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下面这首歌:
浏阳~河
弯过了九道弯
五十里水路到湘江
江边有个湘潭县
......
随着音乐的流动,很容易想象,河水从浏阳蜿蜒而下,汇入湘江,再从湘潭县流过,哺育那片诞生伟大人物的神奇土地。
直到有一天我到了湖南,发现了浏阳河与湘江的交汇点,位于长沙市区开福区内
而湘潭市位于湘江上游,长沙南方约40公里
而作为伟人故里,湘潭市管辖下的韶山市,实际上位于长沙西南方向约100公里,并无湘江的干流或主要支流经过。
由此看来,《浏阳河》的歌词内,存在着一个巧妙的相干性逻辑陷阱。浏阳河确实进入了湘江,湘江确实流经湘潭,韶山市确实属于湘潭市。然而浏阳河与韶山市在地理上的实际关系,大概和长江与莫斯科的关系是差不多的......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仿照这首歌的逻辑,可以写出这样的歌词来:
黄河~水呀
弯过了九道弯
一万里水路到太平洋
洋边有个美利坚哪
出了个 阿姆斯特朗
一大步登上月亮,啊咿呀咿子呦~)
1950年,当年轻文艺工作者徐叔华在长沙市郊的浏阳河畔创作这首当时还叫做《双送粮》的歌曲时,不知是出于无意还是福至心灵,种下了这样一个小小的误会。然而浏阳河本身却随着动听的音乐扬名至今,堪称文案史上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