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皇帝自称朕的由来

711 篇文章
2024-05-04

朕,是中国古代皇帝的自称。

但有意思的是,除了中国,还有个国家的皇帝也自称为“朕”。它就是日本。

按照常理,外国古代也有封建君主制度,皇帝也自有称呼。只是由于历史文化、文字的不同,外国的皇帝不可能也自称“朕”。

我们看到小说、影视剧等文艺作品里,外国君主自称“朕”或者被尊称为“陛下”等,都是因为翻译者为了便于中国人理解,而意译过来的。

但是,日本的国情特殊。

在古代,日本在很多方面长期模仿中国,而且时有超越之作,对国君的称呼就是一例。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于是创下“皇帝”一词作为最高统治者的专属称谓。

而且为了突出自己至尊无上的地位,将“朕”定为帝王自称专属之词。

这个惯例一直沿用至清朝。

那么,为什么日本的皇帝也自称为“朕”呢?

这有个历史发展的过程。

秦朝、汉朝都是大一统的帝国,国力强盛,疆域辽阔,威震四海。

而当时与中国隔海相望的日本列岛,尚处于部族林立的落后弱小的社会阶段。而且也受到了秦、汉帝国的影响。

其中一个较大的部落首领,派使者觐见东汉朝皇帝。当时的光武帝刘秀嘉许其远来恭敬之情,便赐国名以“倭”,授以金印。

《后汉书•东夷列传》中记载:“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赐以印绶。”

《说文解字》中解释道:“委”表示随从之意,加上人字偏旁即“倭”,表示顺从、恭敬的人。

从此,倭国(即日本)经常向中国王朝进贡,交往日益增多。

日本统治者长期称为"王"或"大王"。

到隋朝时,倭国(即日本)不愿被视为藩属国,而是想竭力维持一种对等的地位。

《隋书•东夷传•倭国》记载,大业三年,倭国国王王多利思北孤遣使向隋朝进贡。

国书中写道:“日出处天子至书日没处天子无恙”。

倭国国王引用中国皇帝的称呼,自称为“天子”,心态可见一斑。

当时隋炀帝很生气,就对大臣说:“蛮夷书有无礼者,勿复以闻。”大意是说,倭国属于蛮夷,不懂礼教,不想再听到这种事情。

此后,倭国国王的自大心态日益明显。

公元681年(唐高宗统治时期),日本天武天皇着手制定了旨在加强皇权的《飞鸟净御原令》,其中第一次出现了“天皇”一词。

当时的日本已在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体制。于是日本尊称君主为"天皇"。

“天皇”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名号,出现在远古中国。盘古之后是天皇时代,天皇又称天皇氏,是传说中的上古三皇之一。

唐朝时,高宗李治于公元683年去世后,谥号天皇大帝。

因而,可以推测,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日本,也就采用了"天皇"称号。

然而,中国皇帝都很克制地自称为“天子”,即天帝之子。而日本国王则毫不客气地称为"天皇"。

公元702年,日本向大唐又派出了一批“遣唐使”,通报了改国号为日本、君主称为天皇等事项。

日本君主对于"天皇"和“皇帝”两个称号并用。例如到近代的明治天皇时期,日本致外国首脑的信件、国际条约批准书、宣战诏书中,也有使用“皇帝”称号。

后来,日本以"天皇"的名义发动侵华战争,到中国国土上烧杀淫掠,作威作福。

日本国王也自称为“朕”,日文写为“よ”,读作“yo”。

“二战”中,日本最终战败。昭和二十年(1945年)8月15日,昭和天皇裕仁发布"终战诏书",代表日本帝国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在这份"终战诏书"中,第一个字就是“朕”,这是裕仁天皇的自称。

因为美国的干涉,裕仁天皇在战后免除了审判,日本建立了议会民主制。

为了顺应日本民意,允许天皇作为象征性的国家元首保留下来。

但是美国迫使昭和天皇裕仁发表了"人间宣言",承认天皇与平民无异,只是受国民拥戴的国家象征。

温馨提示:本文【外国皇帝自称朕的由来】由作者知识君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上一篇 收集一氧化碳为什么不
上一篇 个体户自己买社会保险
相关推荐
热门资讯
  1. 1 哈工大最牛的专业是什么
  2. 2 世界上排名第一的大学是什么
  3. 3 大专生是不是大学生
  4. 4 高考投档分数线什么时候出来
  5. 5 中考体考实心球多重
  6. 6 为什么说学数控后悔死了?附数控技术大专生
  7. 7 新高考文理一起排名吗?新高考的物理历史分
  8. 8 大学贫困助学金是每年申请一次吗
  9. 9 浙大城市学院奖助学金有哪些分别多少钱 怎
  10. 10 山东大学校园内有哪些地标性建筑?